<track id="5tfof"></track><bdo id="5tfof"></bdo><track id="5tfof"><div id="5tfof"></div></track>
      <tbody id="5tfof"><nobr id="5tfof"></nobr></tbody>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做好新時代民族工作應知應會

      來源:呼和浩特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發布日期:2022-08-22 點擊量:
      字體:[    ] 打印本頁

      1.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主線、黨的民族工作的“綱”是什么?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2.你知道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出的歷程嗎?

      201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談會上提出“牢固樹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2014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提出“積極培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2017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上正式提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并寫入黨章,成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實現中國夢新征程上的共同意志和根本遵循;2019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明確強調,“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做好各項工作”。2021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發重要講話中指出,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強調中華民族大家庭、中華民族共同體、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等理念,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貫徹黨的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積累了把握民族問題、做好民族工作的寶貴經驗,形成了黨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

      3.怎樣認識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大意義?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維護民族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是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必然要求,是黨的民族工作開創新局面的必然要求。

      4.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五大基礎是什么?

      政治基礎、物質基礎、思想基礎、社會基礎、法治基礎。

      5.怎樣理解和把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政治基礎?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不斷增強各族群眾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政治基礎。

      6.怎樣理解和把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物質基礎?

      不斷完善各項區域政策,加快少數民和民族地區發展,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不能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一個民族也不能少”,著力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物質基礎。

      7.怎樣理解和把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思想基礎?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樹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華文化符號和中華民族形象,著力加強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思想基礎。

      8.怎樣理解和把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社會基礎?

      要順應我國各民族人口分布格局不斷變化的形勢,完善各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管理體系,出臺有利于構建互嵌式社會結構的政策舉措和體制機制,全面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著力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社會基礎。

      9.怎樣理解和把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法治基礎?

      全面貫徹落實民族區域自治法,健全民族工作法律法規體系,依法保障各民族合法權益,著力提高民族事務法治化水平,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法治基礎。

      10.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關鍵要理清共同性和差異性的關系,你了解“同”與“異”的關系嗎?

      一方面,不能籠統把“同”和“異”放到一個層面看待?!巴笔欠较?、是前提、是根本,共同性是統領差異性的,沒有共同性就談不上共同體意識,不能本末倒置;“異”是歷史的、具體的,是豐富多彩的,不是一成不變的,不能用差異性取代共同性,也不能用一個民族的獨特性取代其他民族的多樣性。講增進共同,是要共同走向現代化;講尊重差異,是要包容多樣,但不能強化固化差異、不能人為添加擴大差異,不能用差異性消減共同性,不能把差異性變成“隔離墻”,更不能讓差異性成為阻礙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絆腳石”。在堅持“同”的基礎上做到共同性和差異性的辯證統一。

      一方面,要理清哪些方面必須“同”、哪些方面可以“異”。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高度認同,在國家意識、公民意識、法治意識上也不能有差異。在飲食服飾、風俗習慣、文化藝術、建筑風格等方面,不同民族可以有差異,各民族在中華文化百花園里綻放光彩。

      11.新時代做好民族工作的總體思路和要求是什么?

      堅持黨的領導,團結帶領各民族人民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把各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確保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同全國一道實現全面小康和現代化;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構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高舉中華民族大團結的旗幟,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依法治理民族事務,確保各民族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2.怎樣形容中華民族和各民族的關系?

      形象的說,中華民族和各民族是一個大家庭和家庭成員的關系;各民族之間的關系,是一個大家庭里不同成員間的關系。我國歷史演進的特點,造就了我國各民族在分布上的交錯雜居、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經濟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親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的多元一體格局。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一體包含多元,多元組成一體,一體離不開多元,多元也離不開一體,一體是主線和方向,多元是要素和動力,兩者辯證統一。

      13.為什么說維護祖國統一是我國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

      祖國統一是國家繁榮富強的根本前提;是各民族發展進步的重要保障;是各民族幸福生活的不竭源泉;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必然;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心愿。

      14維護民族團結“多說多做”和“不說不做”的內容是什么?

      多說有利于民族團結、有利于社會穩定的話,多做有利于民族團結、有利于社會穩定的事;不說傷害民族感情的話,不做不利于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的事。

      15.怎樣正確認識民族交融?

      民族交融是歷史趨勢,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是堅持社會主義本質屬性的必然結果,是中華民族發展進步的必然結果。全國統一市場的形成、地區封閉的打破、民族交往交流增多,會極大地促進交融,這個過程是歷史的,而不是人為的。要尊重規律,正確處理差異性和共同性,把握好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方向,既不能無視民族共性放棄引導,也不能超越歷史階段、忽視民族差異,用行政手段強行推進。在具體實踐中,既不能持消極論、無所作為,也不能犯急躁病、胡亂作為,要把握好界限、拿捏好分寸。

      ?16.怎樣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要正確處理差異性和共同性??偟氖且鹬夭町?、包容多樣,通過擴大交往交流交融,創造各族群眾共居、共學、共事、共樂、共享的社會條件,讓各民族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親、守望相助。

      17.怎樣認識中華文化?

      中華文化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創造的,包含了各民族的特色文化,是我們的民族共識,是凝聚中華民族的精神紐帶。加強中華民族大團結,長遠和根本的是增強文化認同,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積極培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18.中華文化集各民族文化之大成,哪三種文化共同構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19.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暨國務院第六次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強調,什么是關系祖國統一和邊疆鞏固的大事?

      處理好民族問題、做好民族工作。

      20.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暨國務院第六次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強調,什么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依靠力量?

      56個民族的團結和力量。

      21.為什么說我國的遼闊疆域是各民族共同開拓的?

      “邦畿千里,維民所止?!备髯逑让耠菔蛛兆?、披荊斬棘,共同開發了祖國的錦繡河山。自古以來,中原和邊疆人民就是你來我往、頻繁互動。特別是自秦代以來,既有漢民屯邊,又有邊民內遷,歷經幾次民族大融合,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開拓著腳下的土地。秦代設置南???、桂林郡管理嶺南地區,漢代設立西域都護府統轄新疆,唐代創設了800多個羈縻州府經略邊疆,元代設宣政院管理西藏,明代清代在西南地區“改土歸流”,歷朝歷代的各族人民都對今日中國疆域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貢獻。今天,960多萬平方公里的國土富饒遼闊,這是各族先民留給我們的神圣故土,也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發展的美麗家園。

      22.為什么說我國的悠久歷史是各民族共同書寫的?

      早在先秦時期,我國就逐漸形成了以炎黃華夏為凝聚核心、“五方之民”共天下的交融格局。秦國“書同文,車同軌,量同衡,行同倫”,開啟了中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發展的歷程。此后,無論哪個民族入主中原,都以統一天下為己任,都以中華文化的正統自居。秦漢雄風、大唐氣象、康乾盛世,都是各民族共同鑄就的歷史。今天,我們實現中國夢,就要緊緊依靠各族人民的力量。

      23.為什么說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創造的?

      中華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我國各民族創作了詩經、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等偉大作品,傳承了格薩爾王、瑪納斯、江格爾等震撼人心的偉大史詩,建設了萬里長城、都江堰、大運河、故宮、布達拉宮、坎兒井等偉大工程。中華文化之所以如此精彩紛呈、博大精深,就在于它兼收并蓄的包容特性。展開歷史長卷,從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到北魏孝文帝漢化改革;從“洛陽家家學胡樂”到“萬里羌人盡漢歌”;從邊疆民族習用“上衣下裳”、“雅歌儒服”,到中原盛行“上衣下褲”、胡衣胡帽,以及今天隨處可見的舞獅、胡琴、旗袍等,展現了各民族文化的互鑒融通。各族文化交相輝映,中華文化歷久彌新,這是今天我們強大文化自信的根源。

      24.為什么說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

      在歷史長河中,農耕文明的勤勞質樸、崇禮親仁,草原文明的熱烈奔放、勇猛剛健,海洋文明的海納百川、敢拼會贏,源源不斷注入中華民族的特質和稟賦,共同熔鑄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昭君出塞、文成公主進藏、涼州會盟、瓦氏夫人抗倭、土爾扈特萬里東歸、錫伯族萬里戍邊等就是這樣的歷史佳話。近代以后,面對亡國滅種的空前危機,各族人民共御外侮、同赴國難,拋頭顱、灑熱血,共同書寫了中華民族艱苦卓絕、氣壯山河的偉大史詩。其中涌現出一大批少數民族的衛國英烈、建黨先驅、工農運動領袖、抗日英雄、開國將領,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作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人心所歸,惟道與義?!痹诎倌昕範幹?,各族人民血流到了一起、心聚在了一起,共同體意識空前增強,中華民族實現了從自在到自覺的偉大轉變。中華民族精神是各族人民共同培育、繼承、發展起來的,已深深融進了各族人民的血液和靈魂,成為推動中國發展進步的強大精神動力。

      25.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總結的我國民族工作寶貴經驗(九個堅持)是什么?

      堅持準確把握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基本國情,把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作為各民族最高利益;堅持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中國化,堅定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做到統一和自治相結合、民族因素和區域因素相結合;堅持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堅持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不斷滿足各族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堅持文化認同是最深層的認同,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堅持各民族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用法律保障民族團結;堅持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使黨的民族政策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堅持加強黨對民族工作的領導,不斷健全推動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發展的體制機制。

      26.關于文化認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了什么?

      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是民族團結之根、民族和睦之魂。

      27.?2017,習近平總書記為內蒙古自治區成立70周年題詞內容是什么?

      “建設亮麗內蒙古 共圓偉大中國夢”。

      28.民族工作的最高準則是什么?

      黨對民族工作的全面領導。

      29.做好民族工作最關鍵、最管用的是什么?

      最關鍵的是搞好民族團結,最管用的是爭取人心。

      30.“三和”“三交”是什么?分別是什么時候提出的?

      三和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2005年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提出。

      三交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2010年在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提出。

      31.為什么說黨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團結的生命線?

      黨和國家的民族政策,是黨和國家處理民族問題的依據和手段,協調民族關系的規范和準繩。在黨的民族政策的光輝照耀下,我國少數民族的面貌、民族地區的面貌、民族關系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民族團結進步事業蓬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光輝成就。事實證明,我們黨的這些民族政策完全符合我國國情,是正確和行之有效的,得到了各族人民的衷心擁護,是促進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的根本保證。

      32.公民的基本義務中第一項是什么?

      維護國家統一和全國各民族團結。

      33.如何實現“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總目標?

      深入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強調各民族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和共同性,把各族群眾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促進民族團結、共建美好家園上來,努力實現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充分展現中國精神、中國力量、中國價值。

      34.做好新時代民族工作要守好的“五條線”是什么?

      全面實現小康少數民族一個都不能少這個底線,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個主線,民族團結這個生命線,依法治理民族事務這個紅線,互聯網這個防線。

      35.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應遵循什么原則?

      因人施教、正面教育、注重實效、與時俱進。

      36.中華民族共同發展的重要前提是什么?

      團結穩定。

      37.推進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首要任務是什么?

      首要任務是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改善民生。

      38.什么是民族?

      民族是指人們在歷史上形成的一種具有共同語言、共同地域、共同經濟生活及表現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質的穩定的共同體。

      39.我國的少數民族有哪些特點?

      少數民族地區地域遼闊、資源豐富;各民族分布大雜居、小聚居;各民族歷史悠久,有共同的民族文化和風俗習慣;宗教在我國少數民族中有比較廣泛和深刻的影響。

      40.我國民族地區集六“區”于一身,分別為哪六“區”?

      民族地區是我國的資源富集區、水系源頭區、生態屏障區、文化特色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

      41.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各民族逐漸形成了什么樣的分布局面?

      大雜居、小聚居,各民族相互之間交錯居住。

      42.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我國總人口多少?

      總人口14.1178億人,其中:漢族人口為12.8631億人,占91.11%;各少數民族人口為1.2547億人,占8.89%。民族人口穩步增長,充分體現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我國各民族全面發展進步的面貌。

      43.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三個原則是什么?

      民族平等原則、民族團結原則、各民族共同繁榮原則。平等是基礎,團結是保障,繁榮是目標。三者是不可分割的整體,相互促進。

      44.《憲法》對我國多民族基本國情的概括是什么?

      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45.民族工作成功的根本保證是什么?

      黨的領導是民族工作成功的根本保證,也是各民族大團結的根本保證。

      46.民族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狀況關系到什么?

      關系到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關系到黨和國家長治久安,關系到各族人民的福祉。

      47.你了解民族地區發展中的優勢嗎?

      民族地區地大物博、自然資源尤其是能源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巨大;大多與我國周邊國家接壤,具有對外開放的有利條件;民族交融、文化交匯,文化特色鮮明、內涵豐富;地理景觀獨特而多樣,人文自然旅游資源豐富。

      48.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什么?

      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我們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重要體現。

      49.解決我國民族問題的根本道路是什么?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50.我國解決民族問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51.什么是民族區域自治?

      民族區域自治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實行區域自治。是中國共產黨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解決民族問題的基本國策,是國家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

      52.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重大意義?

      有利于維護國家統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數民族人民當家做主的權利,有利于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有利于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蓬勃發展。

      53.我國民族區域自治的特點是什么??

      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國不可分離的部分;各民族自治地方都必須服從中央集中統一領導;是民族因素與區域因素的結合;是政治因素與經濟因素的結合。

      54.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怎樣做到堅持統一和自治相結合?

      團結統一是國家最高利益,是各族人民共同利益,是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前提和基礎。沒有國家團結統一,就談不上民族區域自治。同時,要在確保國家法律和政令實施的基礎上,依法保障自治地方行使自治權,給予自治地方特殊支持,解決好自治地方特殊問題。

      55.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怎樣堅持民族因素和區域因素相結合?

      民族區域自治,既包含民族因素,又包含區域因素。民族區域自治不是某個民族獨享的自治,民族自治地方更不是某個民族獨有的地方。在自治地方,各民族享有平等的法律地位,共同建設各項事業。

      56.民族區域自治的基本原則是什么?

      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民族自治地方分為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

      57.我國最早成立的民族自治區是哪里?

      內蒙古自治區。

      58.我國民族自治地方的面積占全國總面積的比例是多少?

      64%。

      59.我國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是什么?

      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旗)的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

      60.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有哪些特殊權限?

      依照當地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特點,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61.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實質是什么?

      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實質,就是充分體現國家尊重和保障各少數民族管理本民族內部事務權利的精神,體現國家堅持實行各民族平等、團結和共同繁榮的原則。

      62.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要做到“三個統一”是什么?

      做到依法行使民族區域自治權和貫徹執行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相統一;保護少數民族合法權益和依法履行公民義務相統一;促進區域內全體群眾共同富裕和重點幫助相對貧困地區相統一。

      63.我國哪一部法律明確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各民族一律平等?

      憲法。

      64.民族自治地方的名稱,除特殊情況外,一般按照什么順序組成?

      地方名稱、民族名稱、行政地位。

      65.內蒙古自治區首部促進民族團結進步工作的綜合性地方性法規是什么,是哪一年通過并施行的?

      《內蒙古自治區促進民族團結進步條例》。2021年1月30日內蒙古自治區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2021年5月1日起施行。

      《條例》共8章70條,就促進民族團結進步應當遵循的基本原則、促進中華文化認同和文化傳承、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加強社會協同、保障與監督、法律責任等作出規定。

      66.《內蒙古自治區促進民族團結進步條例》制定出臺的重大意義是什么?

      1)是我區首部民族團結進步工作的綜合性地方性法規,是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典范。(2)全面系統深入貫徹了黨的民族工作創新理論的要求,廣泛發揚了民主,堅持了黨的領導、人民當家做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體現了全區各族人民的共同意愿和根本利益。(3)對于促進內蒙古民族團結進步事業、鞏固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具有重大意義。(4)為在新時代繼續保持模范自治區的崇高榮譽,建設亮麗內蒙古、共圓偉大中國夢,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上書寫內蒙古新篇章,提供了堅強有力的法治保障。 ??

      67.《條例》包含哪些豐富內容和亮點?

      全面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論述和黨中央關于民族工作的重大決策部署;全面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對內蒙古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及殷切期望;弘揚了法治精神,體現了法治理念;彰顯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條主線;突出了促進中華文化認同和文化傳承重要地位;把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作為民族團結進步的重要基礎;規定了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形式和主要內容;明確了促進民族團結進步工作機制。

      68.《條例》指出促進民族團結進步應當遵循的基本原則是什么?

      促進民族團結進步,應當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維護國家統一,堅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堅持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堅持打牢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思想基礎,堅持依法治區,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

      69.《條例》要求如何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

      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要堅持重在平時、重在交心、重在行動、重在基層的理念,按照人文化、實體化、大眾化總要求,全面深入持久開展創建工作,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根植各族群眾心靈深處。

      70.《條例》規定促進民族團結進步的工作機制是什么?

      促進民族團結進步,應當實行黨委統一領導、人大依法監督、政府全面負責、各部門密切配合、社會各界積極協同、各族群眾共同參與的工作機制,科學規劃、統籌實施、全面推進。

      71.《條例》對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常態化,提出了什么要求?

      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藝術體育教育、社會實踐教育,貫穿于學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繼續教育全過程。?

      72.《條例》要求推動社區建立什么樣的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

      構建互嵌式社會結構和各族群眾共居、共學、共事、共樂、共享的社區環境。

      73.《條例》規定自治區人民政府每幾年召開一次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

      5年。

      74.《條例》確定的全區民族政策宣傳月、民族法治宣傳周、民族團結進步活動月分別是幾月份?

      每年五月為全區民族政策宣傳月,五月最后一周為民族法治宣傳周,每年九月為全區民族團結進步活動月。?

      75.《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所稱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指什么?

      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普通話和規范漢字。

      76.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使用的總原則是什么?

      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使用應當有利于維護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有利于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有利于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

      77.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的重要意義?

      有利于培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增進文化認同和國家認同,促進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符合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有利于各族群眾享受更加公平、更有質量的教育,促進各族學生走向全國,充分就業,促進各民族走向現代化。

      78.哪些情形應當以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為基本的用語用字?

      1)廣播、電影、電視用語用字;(2)公共場所的設施用字;(3)招牌、廣告用字;(4)企業事業組織名稱;(5)在境內銷售的商品的包裝、說明。

      79.什么是“三科統編教材”?

      三科統編教材是指思想政治(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三科教材,是由國家統一編寫、統一審查、統一使用,是新時代黨中央關于教育工作的重大部署。三科統編教材是新時代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核心教材。

      80.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核心內容是什么?

      實現“一個目標”,即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達到“兩個共同”,即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

      增強“三個意識”,即國家意識、公民意識、法治意識; ?

      增進“五個認同”,即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認同;

      樹牢“五觀”,即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宗教觀;

      做到“六個相互”,即各民族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賞、相互學習、相互幫助。

      81.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是什么?

      愛國主義、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核心是愛國主義。

      82.推動民族工作要依靠哪兩種力量?

      推動民族工作主要依靠兩種力量,一種是物質力量,一種是精神力量。在物質力量方面主要是用好發展這把鑰匙,在精神力量方面主要是用好思想教育這把鑰匙。

      83.什么是城市民族工作?

      是指以城市少數民族為主要對象的民族工作及與城市功能相聯系的民族工作。

      84.城市民族工作的著力點是在哪里?

      城市民族工作要把著力點放在社區,推動建立相互嵌入式的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使各族群眾交得了知心朋友、做得了和睦鄰居、結得成美滿姻緣。

      85.做好散居和城市民族工作特別是少數民族流動人口工作,關鍵是什么?

      關鍵是抓好流入地和流出地的兩頭對接。

      86.城市少數民族服務體系的服務對象和服務內容是什么?

      服務對象主要是散居少數民族和城市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內容重點是“勞動就業、職業培訓、子女入學、權益保障、法律援助、文化交流、特殊需要等方面給予引導和幫助”。

      87.如何理解建立相互嵌入式的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

      “相互嵌入”就是各民族群眾共居、共學、共事、共樂、共享,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親、守望相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

      88.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的內涵是什么?

      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以各民族群眾為主體,通過鞏固和加強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綜合舉措,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創造性推動我國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實踐過程。

      89.全面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的基本原則是什么?

      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根本方向;堅持以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為根本途徑;堅持以“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為總目標;堅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務促進民族團結;遵循社會團結規律,堅持正面引導;堅持齊抓共管、形成合力。

      90.全面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的總體目標是什么?

      通過全面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推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正確道路和黨的民族理論政策更加深入人心,各族群眾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更加堅定;民族團結進步價值理念廣泛弘揚,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和凝聚力不斷增強;依法治理民族事務能力顯著提高,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社會主義民族關系進一步鞏固和發展。

      91.如何緊扣主線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

      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要圍繞增進“五個認同”來規劃內容、拓展陣地、提升成效;民族領域各項政策舉措要對照是否有利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及時廢改立、調整完善;文化傳承與弘揚不能只強調某一民族文化而忽視各民族共享的中華優秀文化;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建設要聚焦互嵌,重在密切各民族空間上的接觸、經濟上的聯系和情感上的親近;經濟社會發展要賦予促進民族團結、凝聚人心的內涵,將豐厚的物質成果轉化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精神動力。

      92.怎樣做到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大眾化”?

      “大眾化”,就是通俗化、具體化、生活化,使之更好地為人民大眾所理解、所接受。即:在創建內容上,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在創建形式上,要采用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方法;在創建方法上,要找準創建活動與社會心理的契合點、與民族情感的共鳴點、與群眾切身利益的結合點。

      93.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的形式有哪幾種??

      廣泛開展創先爭優活動; 表彰民族團結進步的先進典型;加強民族團結的宣傳教育;組織開展各種形式的專題活動;利用少數民族傳統節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充分發揮教育基地的作用。

      94.深化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包括哪些方面?

      加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健全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常態化機制;改進民族團結進步宣傳載體和方式;拓展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網絡空間。

      95.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的特點是什么?

      明確的目的性、廣泛的群眾性、鮮明的時代性、形式的多樣性、永恒的創新性、切實的針對性。

      96.改革開放以來中央共召開了幾次民族工作會議,歷次會議的主題分別是什么?

      共召開五次。1992年,首次以“中央民族工作會議”形式召開全國民族工作會議,會議主題是“加強各民族的大團結,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攜手前進”。1999年,召開第二次中央民族工作會議,會議的主題是“貫徹西部大開發戰略,加快民族地區發展,把我國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全面推向新世紀”。2005年,召開第三次中央民族工作會議,會議的主題是“以科學發展觀統領民族工作,促進民族地區和諧發展”。2014年,召開第四次中央民族工作會議,會議的主題是“準確把握新形勢下民族問題、民族工作的特點和規律,統一思想認識,明確目標任務,堅定信心決心,提高做好民族工作能力和水平?!?/span>

      2021年8月召開第五次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習近平總書記全面回顧了我們黨民族工作百年光輝歷程和歷史成就,深入分析了當前黨的民族工作面臨的新形勢,系統闡釋了我們黨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明確了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推進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思想、戰略目標、重點任務、政策舉措,為做好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

      97.2021召開的中央民族工作會議取得了哪些重大理論成果?

      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從12個方面精辟概括了黨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這一重要思想是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全黨必須完整、準確、全面把握和貫徹。

      一是必須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高度把握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歷史方位,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統籌謀劃和推進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

      二是必須把推動各民族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共同奮斗作為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重要任務,促進各民族緊跟時代步伐,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

      三是必須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主線,推動各民族堅定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高度認同,不斷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四是必須堅持正確的中華民族歷史觀,增強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五是必須堅持各民族一律平等,保證各民族共同當家作主、參與國家事務管理,保障各族群眾合法權益。

      六是必須高舉中華民族大團結旗幟,促進各民族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七是必須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確保黨中央政令暢通,確保國家法律法規實施,支持各民族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實現共同發展、共同富裕。

      八是必須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使各民族人心歸聚、精神相依,形成人心凝聚、團結奮進的強大精神紐帶。

      九是必須促進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促進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團結統一,守望相助、手足情深。

      十是必須堅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務,推進民族事務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十一是必須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教育引導各民族繼承和發揚愛國主義傳統,自覺維護祖國統一、國家安全、社會穩定。

      十二是必須堅持黨對民族工作的領導,提升解決民族問題、做好民族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98.?20219月召開的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民族工作會議精神是什么?

      2021年9月23日,自治區黨委民族工作會議在呼和浩特召開。會議深入貫徹落實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精神,研究部署新形勢下我區民族工作,動員各族干部群眾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守望相助、團結奮斗,為加快現代化內蒙古建設、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而不懈努力。

      要深化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重大意義和實踐要求的理解把握,切實把這條主線貫穿民族工作全過程各方面,做到所有工作都向此聚焦。要正確把握共同性和差異性的關系、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和各民族意識的關系、中華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關系、物質和精神的關系,確保處理民族問題不出錯、協調民族關系不走樣、推動民族工作不跑偏。要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國民教育、道德建設、文化創造和生產生活,常態化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扎實做好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工作,教育引導廣大干部群眾牢固樹立“四個共同”的中華民族歷史觀。要全力推動各民族共建共享社會主義現代化,統籌抓好高質量發展、高水平保護、高品質生活、高效能治理,自覺在鞏固民族團結、維護社會穩定、保障邊疆安全和生態安全等方面講大局、擔重責、作貢獻。要積極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斷健全和完善相關政策措施、制度保障和激勵機制,努力創造各族群眾共居共學共事共樂的社會條件,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更好促進各族群眾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要堅持在法治軌道上治理民族事務,著力提升民族事務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要有效防范民族領域風險隱患,及時發現、果斷處置各類苗頭性傾向性問題。

      99.?202111月召開的呼和浩特市委民族工作會議暨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會議精神是什么?

      2021年11月3日,呼和浩特市委民族工作會議暨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推進會召開。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落實中央、自治區黨委民族工作會議精神,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部署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各項工作,動員全市各族干部群眾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守望相助、團結奮斗,全力推動新時代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

      會議指出,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為我們做好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全市上下要深入學習、認真領會,準確把握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歷史方位和重要使命,不斷增強做好民族工作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全力推動首府在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中走在前、作表率。

      會議強調,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準確理解把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大意義和深刻內涵,常態化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要全力推動各民族共建共享社會主義現代化,促進各民族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提升民族事務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要堅決防范民族領域各類風險隱患,切實在筑牢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中展現首府擔當。

      會議強調,要全力抓好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創建工作,加強統籌調度,細化工作舉措,加大宣傳力度,嚴格考核獎懲,確保各項創建任務落實落細。要加強黨對民族工作的全面領導,壓緊壓實政治責任,強化干部人才隊伍建設,全力強化基層黨組織建設,為做好新時代民族工作提供堅強保障。


      色欲香天天天综合网站|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线不|97人人摸人人操|97久久综合区小说区图片区

          <track id="5tfof"></track><bdo id="5tfof"></bdo><track id="5tfof"><div id="5tfof"></div></track>
          <tbody id="5tfof"><nobr id="5tfof"></nobr></tbody>